在3月4日、3月5日太原开展为期两天的学习,聆听了7为名师的示范课以及讲座。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很多疑惑由之而来,不知道怎么教学生才好,因此这两天认真的听了专家们的讲解,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白皛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首古诗《十五夜望月》,对于年轻老师总是有这样的困惑,古诗的教学设计不知道怎么设计,白老师让我学习了另一种教授古诗的方法,整堂课流畅自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向学生和老师教授了读诗的三个小妙招:1.读出情感,读诗要慢下来;2.读出节奏,有些字要拖长读;3.读出画面,眼里有物。我觉得这种方法能更好的体会诗,品味诗。
朱煜老师示范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他的上课的特点是回归课文本身,抓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授,从开始的字词,接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指导朗读,这样的上课我认为是比较接地气的,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
黄吉鸿老师示范课《猫》,这位老师上课内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讲课中比较细致,讲课内容是大部分老师注意不到的点。欣赏关键语句时,让我们看到了多种方式赏词析句,例如用语气词、关键词、转折、细微的字词、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让学生和老师在遇到文章时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欣赏好句。
王红梅老师示范作文课《学写儿童诗》,整堂课有学习支架,学生根据这个支架很容易写出作文,分享写诗的四个锦囊妙计,抓住特点做想象,运用修辞来表达,理清结构加形式,结合内容抒感情。包括在讲座中,王老师也建议老师每篇作文先做好问题支架,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七位老师的讲座跟我们分享了不同的任务群该如何教,分析了新课标的内容,但是,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无疑是比较难得,还得多摸索,找到方式方法来适应新课标。就像鱼老师说的三句话我认为特别有道理,他说:“教科书不是语文的教学全部”。“教师要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行教材并没有按照语文任务群进行编排”。老师需要多学习,才能弄明白这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