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2025年3月22日 23日,宁武县新堡小学校俩位老师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三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探讨会。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老师们深入“和美”课堂,一睹名师风采,感悟数学大美。
课堂展示
强震球老师的《数据分类》,是契合新课标的一节“新课”。强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分类标准,学生们通过激烈讨论、动手实践,按不同标准完成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正方形纽扣中,两个扣眼的多还是四个扣眼的多”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发现需要进行二次分类,进而感悟统计的现实意义。
随后强震球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一致性教学改进提升课堂效果。他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应紧密衔接,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过程有效、评价反馈及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为教师提供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吴正宪老师借助拔萝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两只兔子拔的萝卜数量关系,让学生在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原理。她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孩子逐步理解等号的意义,深刻感受两个相等量的故事。在课堂上,吴老师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仍沉浸其中,意犹未尽,满心期待能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上继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甘露,获得智慧的启迪。这种专业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深刻意义。
随后吴正宪老师以“落实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聚焦“推理意识”的培养。吴正宪老师强调,应从新教材的新增课程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一理念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苏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从三维到二维再到一维,逐步理解数对的概念及其在方格纸上的应用。首先,苏老师通过口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位置的表达方式,提出了核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接着,通过两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找位置,体验位置的表达,帮助学生从三维空间过渡到二维平面。在二维位置的表达环节,苏老师通过建构概念,让学生体验数对的表达,并通过解决问题和深化理解,巩固了数对的应用。最后,苏老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位置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结构清晰,环节紧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积累了观察、思考和表达的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苏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结构化教学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苏老师就聚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分享了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他强调,教学设计应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构建几何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这一理念为几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还指出要做一名快乐的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罗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填数游戏》的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游戏的基本规则。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学生们被要求独立填写数字,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填写方法和思路。罗老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初步尝试中遇到的问题。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填数游戏发展推理意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建议在挑战升级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组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罗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思维的碰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填写数字,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思考。
最后和罗老师一起探讨了常态课的设计与教学效果。会上苏老师指出,过度追求“精彩”设计和课件可能导致常态课偏离教学目标,而“精巧”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和思考。强调用好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和思考,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
和美课堂,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一种“和美共性”的模式打造全新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和”在精彩,“美”在不同。我们也将追寻大师们的足迹,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抓寻数学教学的真谛。教海探航,我们一直在路上!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