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空间与几何:位置、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等。其中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学期重点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二、具体编排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例5:小数倍,领会“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三、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位置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具体编排 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 3.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 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 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具体编排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1,要商0。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殊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例6: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 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 可能性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具体编排 例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建议 在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结果体会规律性。 把握好教学要求。 综合与实践:掷一掷 由原三上移来。 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 二、具体编排 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a+30),加减关系和代入求值。 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x,乘除关系。 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例4: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例5:练习用字母来列代数式。认识方程,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5个例题。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三个例题的学习。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