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共话教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3年3月18—19日,我和同事一起来到山西太原,参加“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短短两天时间,聆听了前后十位名师的精彩课例和讲座,收获颇丰。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在内化中学以致用。
首先要提的是朱煜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手指》一课,教学中从作者丰子恺说起: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风趣的语言,丰子恺的《手指》是一篇经典的示范。但是,朱老师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直指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而是花了五分钟的时间从文学家、翻译家、画家几个方面说起,融合“大概念”的理念,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丰满立体的丰子恺形象。朱老师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提升点,确定了语言实践的文本内容,囊括词句段。例如五根手指的特点,文中的关键句,描写大拇指的部分。带领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与魅力,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重要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朱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领会《手指》一课的语言魅力——细节描述、对照比较。同时,在本节课中,朱老师做到了以读促语,针对学生有难处的部分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指导读、示范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教会学生连读、停顿、强调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其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名师何捷老师执教《猫》,听完何老师的课后,脑海蹦出四个字——课我合一。因为何老师用一颗平等、包容、理解的心,引导学生成为一位拥有平等、包容、理解之心的少年。一、他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平等交流:我很喜欢何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这背后不仅是博大家一笑,更能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总在不禁意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给学生成长的力量。课堂上的那位“天才”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天才”一开始说对“感情”一词的理解,我认为并不是很到位,何老师却用幽默的语言点评“天才”发言的亮点,并夸他是“天才”。其次,就是那位“太折腾”的学生。何老师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先了解了他“太折腾”的种种事迹,再发自心底赞扬他的可爱之处。语言是有磁场的。何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平等交流,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他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壮壮老师。二、他用孩子的思维,帮学生理解文本:“你真是太懂我了。”这是我认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一句话之一。我总以为我理解学生,但是听完这节课后,我又发现我与学生直接有一层“厚障壁”。我无法用孩子的思维,去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但是何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精彩。一用表演的方式理解文本。“我是作者,你是作者笔下的那只猫,你往我身上蹭蹭。”何老师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生字的含义,再带入到句子中,用朗读将孩子的理解外显。因此,学生读“蹭”字的时候会轻轻地读。二用代入的方式理解文本。学生从“……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个四字词的理解,他让全部同学将自己当成那只猫,并发出“喵”的叫声。他先理解孩子,再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搭建支架,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他是理解学生的壮壮老师。三、他用简单的生活,润学生包容之心:这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练笔升华的那段。学生是很聪明的。在练笔中,一下子就发现了老舍先生的写作的句式,并模仿成文。我听完学生的展评,总觉得孩子们练笔太机械了,然而我不知道搭建怎样的支架去帮助学生提升。何老师肯定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没有明确指出学生的问题,而是大肆表扬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足以看出他对学生不足之处的包容。随后,他设计了“思维大挪移”这一环节,借助《西游记》中的事例,展示名家与猫的图片,诉说自己与猫的生活,引导学生成为拥有平等、理解、包容之心的人。因为,心中有了爱,文字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爱的滋味。何老师垂身示范,用自己简单的生活,教学生作文,做人。他是拥有包容之心的壮壮老师。“课我合一”,是课堂的最高境界。何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用学生的思维理解学生,用包容之心润泽学生成长,达到了“课我合一”的境界。这堂课,也教会了我怎样当一名好老师。
最后还要着重介绍一下名师戴建荣执教的《司马光》。他以《司马光》文言文为例,讲了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我们都知道“读”在古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平常我们也很重视古文的朗读指导。然而,戴老师提倡和实践的读却非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点。三个读的要点是:一是读得通顺;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既然是诵读,就不单单是动口朗读。戴建荣老师自创的古文诵读教学法的操作要点为“读之,吟之,歌之,舞之。”在吟诵中,师生或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学生俨然就是作者,教师沉浸,学生沉浸,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文言文的意境中。读的过程中策略多,恰到好处。边听边想象法:戴老师在范读《司马光》时,让学生闭眼想象,群儿戏于庭的画面,做到了读韵成画,还辅以手势。读诗韵味法:读的时候脑袋还一点一点的。戴老师的阅读古文并不新颖,这些方法在我们的古诗教学中也经常运用,妙就妙在他把读古诗融入课文的讲解中,那么恰到好处。
最后每个老师的讲座也是精彩纷呈,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重点说一下从讲座中的学习到的以及给我的启发。任务群,大单元教学这个概念提出来一年有余,老师们提到都很头疼,包括我自己,但是在听完老师的讲座以后,感觉以前的自己陷入了思维陷阱,满脑子想着整合单元资源后,按照任务群的方法来教学,学生的素养跟不上,难以理解教学目标。那么听完专家的讲座,我觉得还是要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从教材出发,设置任务群的情况下,可以自己改变单元内上课的顺序,适当增减学习内容,当然讲的时候还是按照每课的课时来讲,课上通过呈现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这个过程中可以去创设情境:课本剧,歌咏式,快板书,冒险活动,做小老师等等),去激发,创造学生想象力,表达力,从注重知识到注重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感谢这次“和美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安排,让我一个萌新教师能近距离接触名师,感悟教学中的真谛,有所收获和成长,望教研路上不忘初心,积跬步至千里!
![]() |
![]() |
![]() |
![]() |
![]() |